新闻动态
美容院产品降价促销应注意的问题
一、降价要“师出有名”
巧立名目找出一个合适的降价理由来,不能让顾客认为是商品卖不出去,或质量不好才降价。现实中商家降价的名目、理由通常有:
1.季节性降价。
2.重大节日降价酬宾。
3.商家庆典活动降价。如新店开张、开业一周年、开业100天、销售突破若干万元或若干万件等,都可以成为降价的理由。
4.特殊原因降价。如商店拆迁、商店改变经营方向、柜台租赁期满等等。有的商家虽然一年四季降价不断,但每次都是名正言顺,事出有因,降价次数虽然多了点,但也没有损害商家或商品形象。
有的商家打出的降价招牌上写着“清仓大甩卖”、“降价处理”等给人不良印象的字眼,次数多了就容易贬损商店形象,给入一个卖廉价处理商品的低档商店形象。即使降价,也应尽量使用“折扣优惠价”、“商品特卖”、“让利酬宾”等给人较好印象的字眼。
二、降价要取信于民
信誉好的商场降价顾客信得过,信誉不好的商场降价顾客信不过,所以在现实中不同的商家同样搞降价促销,效果会大不相同。一些信誉好的精品商店、高档商店每年都要定期擅商品打折,往往人山人海。顾客在商场开门前就已挤满在大门之外,有的顾客甚至全家出动前去采购。正如一位顾客所说:“关键是商场的信誉好,不比有些小店,说降价20%,没准还往上调了10%呢。”
三、在降价的操作技巧上,要注意以下问题
1.根据以往的经验,降价幅度在10%以下时,几乎收不到什么促销效果;降价幅度至少要在15%到20%以上,才会产生明显的促销效果。但降价幅度超过50%以上时,必须说明大幅度降价的充分理由,否则顾客会怀疑这是假冒伪劣商品,反而不敢购买。
2.一家商店少数几种商品大幅度降价,比很多种商品小幅度降价促销效果好。
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商品降价的促销效果好,知名度低、市场占有率低的商品降价促销效果差。
3.向消费者传递降价信息有很多种办法,把降价标签直接挂在商品上,最能吸引消费者立刻购买。因为顾客不但一眼能看到降价金额、幅度,同时能看到降价商品。两相比较权衡,立刻就能作出买不买的决定。
4.在降价标签或降价广告上,应注明降价前后两种价格,或标明降价金额、幅度;有的商家会把前后两种价格标签挂在商品上,以证明降价的真实性。
5.消费者购物心理有时候是“买涨不买落”。当价格下降时,他们还持币观望,等待更大幅度的降价;当价格上涨时,反而蜂涌购买,形成抢购风潮。商家要把握时机利用消费者这种“买涨不买落”的心理,来促销自已的商品。
四、实际运作中,一些不法商家在降价中通常玩弄以下手段伎俩
1.有的商店在广告中宣布全部商品一律5-9折,但实际上只有几种商品打5折,其它全部9折,以吸引顾客光临商店。
2.有的商店先提价,再打折。实际上没有降价,而是涨了价。但广告中仍以降价招揽顾客。
3.有的商店在降价海报中说:“原价X元”。这种所谓的“原价”,有可能是过去使用过的最高价格。也可能在极少数顾客中卖过的价格,以这种最高价作降价的基础,降价的幅度当然会很大。
4.还有的商店不说明原价是多少,也不说明降价辐度是多少,只在降价标签上写道:“今日降价至9.98元”,而昨天的价格可能是10元,仅仅降了2分钱;但消费者看了这们的降价标签却可能认为原价较高,自已得到了较大优惠。
5.有的商店利用顾客市场信息不灵,把自已不是最低的价格说成是全市最低价,或把自己的商品价格说成是出厂价,以吸引顾客购买。
6.有的商店对降价商品实行“不二价”,并把写有“还价免言”的牌子挂在降价商品上;或规定降价商品售出后一律不准退换。很多消费者也糊里糊涂地认为:商品没有打折时可以讨价还价,打折后就不好再“杀”价了;或认为降价商品既然商家已经打了折,不能退换也是合情合理的。
五、厂家或商家在降价前,必须考虑到同行竞争对手可能作出的反应,并做好对付的准备
一般地说,市场领导品牌率先降价时,其他竞争品牌会跟进降价;当同行中某个无足轻重的小品牌率先降价时,其他品牌会置之不理,或采取其他手段对其进行打击遏制。
同行竟争对手对率先降价者进行打击报复的手段有时是明的,有时是暗的,有时是合法的,有时甚至会采取非法手段。为了避免降价引发同行之间的价格战,商家也可以采取一些变相的降价措施,如赠品、特惠包装、退费优待、折价券、以旧换新等等,把价格明降变为暗降。另外商家之间可协商议定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降价幅度。

400-600-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