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美容院老板在管理上的误区
1、事必躬亲
很多美容院老板整天围着美容院团团转,什么接待顾客、药品调配、收款支出、考勤考核、技术指导等,她一包承揽。这样做,看上去效率很高,并且避免了顾客的流失和资金的浪费,实际上不但对美容院发展不利,而且把自己搞得吃苦受累,毫无作为。我们想一想,为什么有些美容院老板技术很好,顾客信誉度很高,但开了七、八年美容院始终就是四五张床位呢?而有些美容院老板技术并不怎么样,个人的信誉也不是很好,而只是开了三年就由三四张床位一下子发展成几十张床位,并且效益很好,人才也不是易流失呢?这里的奥秘就是老板能掌握管理幅度,跳出事务型管理的圈子。要知道:大老板管得人少,小老板管得人多。美容院发展到4个人(也就是一个老板,三个美容师),美容院老板就应该从事务管理中跳出来。首先是授权,在三个美容师中选一个主管,让日常的考勤考绩、技术指导、顾客接待等事务由主管来负责。老板主外,主管主内。但特别注意的是,老板主外不可将权力授尽以致于被主管架空。管理关键是“度”的掌握。“度”没有模式,也没有传统,关键是适时量“度”。
美容院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美容师。美容院的老板有能与无能的重要标志就是她是否会用人。也许美容院老板都知道,人才胜过钱财,说穿了,美容院的高层竞争就是人才竞争,谁占有的人才愈多,谁就首先占有了最活跃的劳动力,谁就有后劲。某些美容院老板,也自称爱才,事事感叹自己周围无人才。确实也可悲可叹,因为他们走入了用人的误区,却不知人才就在您的身边,就在您的眼皮底下,关键是看你怎么用。
每一个美容院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渗入员工心中,影响着他们,而且某种价值观一旦在美容院中落地生根之后,就很难改变。有些老板害怕自己的商业秘密外露,就想出一条完美之策,即:重用亲朋好友之女,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才。实际上,这是下策之下策,因为这样做的坏处有二点:
一是近亲繁殖的结果导致人才结构僵化,时间久了便形成一种封闭的人员群,对美容院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是盲目的排斥外来思想和外边经验,使自己的美容院经验在狭小的圈子里重复使用,使之越来越失去活力。
如果我们引来“外来和尚”,重视“杂交”优势。让其博采众长,把各种具有不同特点和经验结构的美容师汇集在一起,那必定是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让美容院生意很快地火爆起来。
2、强调档次性,忘记特色性。
现在的美容院档次越来越高,大家都在攀比,好象谁的装璜好,谁的项目多,谁的收入就高。其实不然,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细分化的市场,特色服务才是美容院发展的方向。比如纹眉,有的美容院橱窗上贴着很大的广告:“专业纹眉”,其实,从开业到倒闭,没有一个纹眉顾客;有的美容院广告牌上写着:“十分钟成型双眼皮”,其实,根本就没有这个服务项目,如有顾客来做她就介绍一下,从中拿些手续费,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美容院的档次。实际上,广告做多了,项目标多了,只能是让顾客感觉到鱼龙混珠,举步艰难。美容院做的是回头客生意,如果只凭档次和繁多的项目来吸引顾客是不会长久的。所以,美容院老板在决策上要注意特色把握,如:“女士专业美容院”、“中医理疗美容院”、“专业护肤美容院”、“自然纹眉美容院”、“专业化妆指导院”等等,以最小的“切入点”进入市场,以最具特色的服务来带动其它服务项目。
怎样的美容院才有气派?这是很多小有成就的美容院老板所追求的目标。我觉得,美容院的最佳床位应该是8-10张,如果超过10张床位就应该考虑开一个分店,也就是特色店,从原来总店分离出去,在特色上下功夫。有人说:“分店难管理,无法照看”,其实这也是一种误区。
美容院不是饭店,它是靠方便来吸引顾客的。场面大可以吸引人,但顾客很多的时候我们很难服务到位;顾客少的时候又缺少气氛,服务起来又没劲。
管理是经由他人来完成的工作,如果一个美容院老板自己动手,做美容、收费、购产品,她只能算是一个单独的生产者,因为她只善于发挥个人的力量,而不是善于发展众多美容师的力量。说白了,她是“自己替自己”打工的。
3、因人设事,错把“经历”当能力。
美容院老板用人不能只看经历,而忽视能力。如果让一个做了5年美容的美容师做主管,我看还不如找一个懂管理,善于协调的年轻美容师或大学生做主管。因为管理要依事寻人,而不是因人设事。
其实,美容院用人的程序是首先确立企业目标,然后团结制定各项任务及有关事情,最后“依事寻人”。对那些过去有功劳的美容师能用则用,不能用可以给一些名誉,让他们搞好培训,工资高一点养起来,或者干脆让他们挂一个名,开一个美容分院,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400-600-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