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正声明

新闻动态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美容院老板?

作者:阿娜隶奶疗 | 时间:2012-12-27

如果我们把称职的店长的条件作分析,有三个重要因素是成功店长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明确有效的领导能力、解决事情的能力、以及管理人的能力。企业除了在高阶主管的接班上会花较多成本时间来进行考核评估外,对一般基层主官的晋升上,通常只会考量目前的绩效与其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术和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解决事情的能力。这样的现实,多少必须冒着主管晋升后无法胜任的风险。因此我们会建议,所有主管应该要培训的不是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而应该加强的是领导力与人员管理的能力提升。甚至有些公司在主管晋升前,会先要求参与相关的培训。

美容院店长的任务应该完成企业所交付的各项工作目标。但是店长完成目标的工作绩效是如何而来的呢?也就是说,店长的工作绩效结果应该是怎样呈现出来的。直觉上,我们会从店长本身的工作能力与经验来预估判断他的绩效结果。因此会认为有较高经历和专业背景的店长,应该会比没有这些条件的店长有更好的工作绩效。

但是在务实运作上,我们却往往发现有不少的主管,本身虽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却无法保持良好的工作绩效。当很多美容院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通常很自然的反应是认为当初对这位店长在专业知识、技术或能力的评估不足。

其实,最关键的原因,担任非店长的职务时,个人的工作绩效是可以完全自我掌握的,但主观必须要能征和带领部属共同完成工作目标。这样的现实造成的结果是,美容院店长的工作绩效是他所有部署的工作绩效的总和,因此店长最多只能和他的不是一样优秀。这和过去单靠本身具备的专业能力就能完成任务是很不一样,也让很多店长无法理解的。

从非管理职转任到主管职,对于店长的挑战是非常大的,因为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担任店长还必须要能清楚地将企业的愿景、任务目标清楚地向下转达,此外也要能够考量部署的能力与特质将任务进行分配,并且能够准确地与部署进行工作绩效反馈沟通,协助部署解决问题。

对那些习惯运用本身的能力完成工作的新任美容院店长来说,面对部署无法完成任务的情况,需要不断沟通和激励的过程,很容易让他们觉得挫折不已。可是非常的现实的问题是,主管工作的时间和部署是一样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店长要处理自身的工作,以及那些部署无法完成的工作,这样“蜡烛两头烧”的结果,店长的工作绩效,也就这能和那些无法完成工作的部署一样了。

其实,成功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其背后饱含着成功者无数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在创业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便有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为此,下面归纳出美容院老板在经营过程中要注意的七戒。

1.戒无备而为

新开张的美容院没有信誉,在进货时产品供应商通常都不会给赊购期。当顾客光顾次数减少时,不能马上还本,结果成了付款快而还本迟。流动现金短缺,会令财政出现困难,不幸运的美容院会被拖垮,有幸的可能被大店兼并。可见,即使创业者如何信心百倍,最终由于现金短缺,把历尽艰辛的经营成果送进大店虎口,成为其点心。所以,新开美容院最少要预足够10个月备用的流动现金。

2.戒样样皆能

许多美容院老板开始时都是小本经营,各种事务无论大小都由本人操纵。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一言堂”的管理工作模式必须改变。但问题是许多美容院老板已经习惯于独揽大权,认为成功之道最重要的就是事无巨细,亲手操办。世上并无全能的人,美容美发技术专业性强,美容院老板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聘请店长、专业的美容师以补自己的不足。并且在工作中把权力分散,集思广益,自己专注构思经营项目的整体发展方向。

3.戒一手遮天

美容院老板常常因为要保持和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愿与员工沟通,结果换来一道鸿沟。其实,让员工表达自己的意见,有助双方关系融洽,利于员工接受和认可老板的决策。

4.戒盲目择友

有些想投身美容行业的有识之士会采取寻找合作伙伴的方式进入这个行业,当他“踏跛铁鞋”终于寻找到一家急于走出困境的美容院时,往往会被喜悦冲昏头脑,不在意合作者的背景,在没有经过实际考察的情况下,盲目注入资金。期望为美容院开创新局面。孰料,签下“生死”合同之后,在合作过程中发现对方早已失去信誉,悔之已晚,投资泡了汤。

5.戒反应过敏

有些美容院老板总是忧心忡忡,患上反应过敏症状,即使经营环境发生轻微变化,他们也急不可待马上做出相应行动。如果制度经常变动,会令员工无所适从,影响工作能力。所以,有些美容院特意聘用上了年纪的顾问,以她们丰富的经验就项目经营提出建议,往往可以冷静行事,把行业与美容院的环境看得更透彻

6.戒隐瞒真相

美容院经营中出现问题或者美容事故时,管理层最怕事情闹大,于是采取一系列行动,以失实的消息给外界一个歪曲的印象。这就如驼鸟把头埋在沙堆里,不见不闻,这是逃避现实,却非解决问题的根本。

7.戒脱离市场

美容院如果以为营销策略能刺激消费,结果往往不能如愿。经营要贴近市场潮流,可是市场潮流又瞬息万变,或成或败,往往在于能否在项目经营时顺应市场乘势而起,在萎缩时转变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