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美容院要用心去经营
心态是感染器,感染自己,也感染他人。心态对人的作用,就像气候对大自然的影响。气候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的影响可以从下雪、降温,以及树木花草的发芽开花中折射出来,通过人们的感官能够感觉到气候带来的变化。心态也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它对人的影响可以通过人的行为观察出来。
从心出发,不妨将心态作为切入口,先洞察一下双方的心态。也就是说,你在做感召的时候,要注意三种心态,一、你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感召对方的,二、对方又是用什么样的心态来迎接你的感召的,三、然后你又是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别人回馈你的方式?推销员与顾客发生争吵,一般是在第三点的心态上出现了偏离,他对顾客回馈自己的方式产生了不满,于是将服务顾客的心态调频到责怪顾客,心态的频道变换了,内容就大不相同。
以人为本这个概念并不模糊,因为是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企业里的成员自有评判。模糊的只是老板的心态,他是出于真正以人为本的心态,还是只想虚张声势,装点门面?老板的心态决定了以人为本最终呈现的形式。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待感召有三种方式:第一、欣赏并接受你的观点和建议,这意味着感召成功;第二、与你争论,这表示对方抗拒你的感召,并不愿意被你感召;第三、顾左右而言他,采取逃避的策略,不和你走进相同的语言环境,让你没有感召的机会。人们抗拒或逃避,不一定是针对你的感召内容,除非你感召别人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人们针对的,很可能就是你的心态和出发点。对方是你的一面镜子,要从对方的反应中洞察自己的心态,找到影响感召效果的心态因素。
为人父母的人们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有时候对孩子苦口婆心,希望他改掉某个坏习惯,或者希望他努力学习,可是,现实总是事与愿违,越操心效果越差,父母的努力还加重了孩子的叛逆心理。奇怪的是,有一天,某个老师,或者孩子的某个朋友,仅仅说了一句话,孩子就改变了行为。是什么原因?是父母”营销”的内容有问题吗?不是。关键是父母没有感召到孩子,他们只不过是在不断推销自己的想法给孩子。
望子成龙是父母们的普遍心态。他们心情迫切,却很少考虑孩子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适合向什么方向发展。他们要么是一种从众心理,按照社会上最流行的标准来设计孩子的未来,要么是圆梦心理,把自己想要做而未能完成的心愿交给孩子去实现。如果孩子觉得这些想法是父母想要的,不是他想要的,孩子就会抗拒和逃避。
要想打动对方的内心,必须经过”关心→用心→动心”的过程。首先你一定要真正关心对方,父母不能感召到孩子,很大程度上在于父母根本没有关心过孩子,没有关心他在想什么,他需要什么,他的理想是什么,而是主观地断定孩子就是这样的,孩子应该是这样的,孩子应该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发展。这个时候,父母关心的是自己的想法,在行为上也会不惜一切去维护自己想法的正确性,当孩子有不同意见,就进行压制。久而久之,孩子不再表达内心的感受,采取无声的抗拒来应对父母。
营销中出现自言自语的现象,也是没有关心对方的结果。企业要策划一次大型活动,邀请几家公司来面谈,计划从中挑选合适的合作伙伴。来洽谈的市场经理设计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在洽谈中极力突出节省成本的特点。他根本不知道,钱不是企业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企业最需要的是做出有轰动效应的形象展示,这将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项目投资。由于没有把握住顾客的真实想法,市场经理的自我推荐就成了并不动听的自言自语。

400-600-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