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美容院老板的管理误区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市场行情可谓是风云莫测,瞬息万变。美容院老板之间的对抗就是争夺唯一机会的巷战。无论什么样的决策,其目标只有一个:花最小的代价,采取最可靠的行动,来获取最大的效益。目前美容院老板在管理上的误区有如下几点:
事必躬亲。
管理是通过他人来完成的工作,如果一个美容院老板自己动手,做美容、收费、购产品,她只能算是一个单独的生产者,因为她只善于发挥个人的力量,而不是善于发展众多美容师的力量。说白了,她是“自己替自己”打工的。有的美容院老板说:“不!我们是科学化管理,很多表格都是和大企业的管理相似的,量化基准,奖勤罚懒,超额加薪,多劳多得……”,这些方法很多美容院老板都用过了,但成功率仅为10%。我不是想诋毁“科学管理”,我是说美容院管理应该看清特殊性,讲究艺术性,突破传统性,强调灵活性。
很多美容院老板整天围着美容院团团转,什么接待顾客、药品调配、收款支出、考勤考核、技术指导等,她一包承揽。这样做,看上去效率很高,并且避免了顾客的流失和资金的浪费,实际上是乌龟吃面条–自己把脖子绕,不但对美容院发展不利,而且把自己搞得吃苦受累,毫无作为。
为什么有些美容院老板技术很好,顾客信誉度很高,但开了七、八年美容院始终就是四五张床位呢?而有些美容院老板技术并不怎么样,个人的信誉也不是很好,而只是开了三年就由三四张床位一下子发展成几十张床位,并且效益很好,人才也不是易流失呢?这里的奥秘就是老板能掌握管理幅度,跳出事务型管理的圈子。
美容院发展到4个人(也就是一个老板,三个美容师),美容院老板就应该从事务管理中跳出来。首先是授权,在三个美容师中选一个主管,让日常的考勤考绩、技术指导、顾客接待等事务由主管来负责。老板主外,主管主内。但特别注意的是,老板主外不可将权力授尽以致于被主管架空。管理关键是“度”的掌握。“度”没有模式,也没有传统,关键是适时量“度”。
强调档次性,忘记特色性。
现在的美容院档次越来越高,大家都在攀比,好象谁的装璜好,谁的项目多,谁的收入就高。其实不然,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细分化的市场,特色服务才是美容院发展的方向。比如纹眉,有的美容院橱窗上贴着很大的广告:“专业纹眉”,其实,从开业到倒闭,没有一个纹眉顾客;有的美容院看板上写着:“十分鐘成型双眼皮”,其实,根本就没有这个服务专案,如有顾客来做她就介绍一下,从中拿些手续费,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美容院的档次。实际上,广告做多了,项目标多了,只能是让顾客感觉到鱼龙混珠,举步艰难。美容院做的是回头客生意,如果只凭档次和繁多的项目来吸引顾客是不会长久的。
美容院应该搞多大,怎样的美容院才有气派,这是很多小有成就的美容院老板所追求的目标。美容院的最佳床位应该是8-10张,如果超过10张床位就应该考虑开一个分店,也就是特色店,从塬来总店分离出去,在特色上下功夫。有人说:“分店难管理,无法照看”,其实这也是一种误区,在下面一节里我们将作详细解剖。美容院不是饭店,它是靠方便来吸引顾客的。
场面可以吸引人,但人很多的时候我们很难服务到位;如果场面大,而顾客少,又缺少气氛,服务起来又没劲。假如我们化整为零,责任到人,将美容院办到顾客的家门口,就是一个美容院里只有两位顾客也不会显得冷冷清清。美容院老板偏爱场面性,并不是大企业家的风度,而是沉湎于小圈子。他是怕美容小姐不言听计从,不按老板说明的意思办。实际上,大老板管的人很少,而小老板管的人很多,一心想管人多的老板是不会有发展前途的。
因人设事,错把“经力”当能力。
自古以来,年纪大的人总喜欢以老卖老,排斥年轻人,认为年纪就是本钱,经历就是经验。事实上,年纪大的人不一定就能干,有十年经历的人不一定有十年经验。年纪大的人可能比较圆滑,但却不一定精明。同样,美容院老板用人不能只看经历,而忽视能力。如果让一个做了5年美容的美容师做主管,我看还不如找一个懂管理,善于协调的年轻美容师或大学生做主管。我就是依事寻人,而不是因人设事。有些美容院老板为难了,因为他能有今天,几位老资格的美容师是立了汗马功劳的,现在美容院扩大了,并且有一定规模,几个过去的得力助手是必须身居要职的。
但实践证明并不尽人意,老美容师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以及操作手法都不能适应美容事业的发展,这就是因人设事的结果,也是美容院老板用人的大误区。其实,美容院用人的程式是首先确立企业目标,然后团结制定各项任务及有关事情,最后“依事寻人”。对那些过去有功劳的美容师能用则用,不能用可以给一些名誉,让他们搞好培训,工资高一点养起来,或者乾脆让他们挂一个名,开一个美容分院,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400-600-7506